中西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,中餐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,还越来越遭到外国人的喜爱。而这种看似最往常不过的中式餐饮,用餐时的礼仪却是有一番考究的。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、盘、碗、碟、筷、匙六种。在正式的宴会上,水杯放在菜盘上方,酒杯放在右上方。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的座子上,或放在纸套中。共用的筷子和汤匙最佳放在专用的座子上。 中餐上菜的次序通常是:先上冷盘,后上热菜,最后上甜食和生果。 用餐前,服务员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用的,最佳不要用它去擦脸。在上虾、蟹、鸡等菜肴前,服务员会会送上一只小小水孟,其间飘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,它不是饮料,而是洗手用的。洗手时,可两手轮番沾湿指头,悄悄涮洗,然后用小毛巾擦干。
中华饮食,源源不绝。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,考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,饮食礼仪天然变成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。
中国的饮宴礼仪声称始于周公,千百年的演进,当然不会再有“孟光接了梁鸿案”那样的日子,但也仍是总算构成今日我们遍及承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,是古代饮食礼制的承继和开展。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,意图而不一样;不一样的区域,也是千差万别。这儿仅举几例,权作参阅:
古代的食礼是按阶级区分:宫殿,官府,行帮,民间等。现代食礼则简化为:主人(东道),客人了。作为客人,赴宴考究仪容,依据联系亲疏决议是不是带着小礼物或好酒。赴宴守时守约;抵达后,先依据知道与否,自报家门,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,遵从东道组织。
然后入座:这个“英豪排座次”,是整个中国食礼中最重要的一项。古往今来,由于桌具的演进,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改变。总的来讲,座次“尚左尊东” “面朝大门为尊” 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,末席为最低者;家庭请客,首席为位置最尊的客人,客主人则居末席。首席未落座,都不能落座,首席未着手,都不能着手,巡酒时自首席按次序一路敬下,再饮。
更考究的,假如来报有人来,不管尊卑位置,全席之人应出迎。
假如圆桌,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,左手边顺次为2,4,6右手边顺次为3,5,7直至集合。
若为八仙桌,假如有正对大门的座位,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,假如不正对大门,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。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,4,6,8(8在对面),右手边为3,5,7(7在正对面)。
假如为大宴,桌与桌间的摆放考究首席居前居中,左面顺次2,4,6席,右边为3,5,7席。
依据主客身份,位置,亲疏分坐。